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述评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编辑:lsy631994092    2021-06-25 09:22:33     加入收藏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已然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话题。借助中国知网(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信息,系统梳理了2000...

  摘 要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已然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话题。借助中国知网(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信息,系统梳理了2000年至2019年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基本情况,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绩效评估”以及“评估模型”等方面,并提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深研究、加快西部区域研究及合作研究、加强技术支撑下的创新研究等建议,希望能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国内;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评估;述评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强烈冲击着教育体系,融合信息技术,开展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能够优化教育治理,转变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提升教育系统的内在品质[1]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对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指出:在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科学评估将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对教育管理和决策效能的最大化[2] 。通过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试图揭示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中的瓶颈问题,以助力推进研究更深入地发展。

  本研究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平台对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

  1 检索条件

  选择“主题词”,通过变换检索主题词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教育信息化评估”“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等进行检索。

  2 发表时间

  从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覆盖了19年间与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相关的文献资料。

  3 人工筛选

  为保证研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人工剔除了无关文献和普通期刊文献,重点选择核心期刊(70篇)、博士论文(4篇)和硕士论文(56篇)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30篇文章。

  其中,2000年至2004年为研究启蒙期,2005年至2010年为研究起步期,但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不稳定状态。2010年至今,研究量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稳,这期间越来越多的学者团队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相关内容展开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2010年7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强调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3] 。

  2016年6月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4] 。

  2018年4月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5] 。

  这些教育信息化标志性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推进。

  

  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不少学者对教育信息化评估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绩效评价、评估模型构建以及相关微观要素的评价等方面。其中“指标体系”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核心内容,决定了评估的有效性,而“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走向体系化的重要理念支撑,“区域差异”“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具体研究情况分析如下。

  1.致力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国内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吴砥等[6] 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研究;李娜[7] 构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李枞枞[8] 对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也有部分学者围绕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展开相关研究,例如,马莲姑[9] 研究了海南省农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李文光等[10] 针对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成江荣等[11] 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赵晓声[12] 围绕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除此之外,与指标体系研究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评价以及监测体系等也是学者关注的内容,例如,田鹏等[13] 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刘晓琳[14]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祝新宇等[15] 分析了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指标体系。

  2.侧重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绩效评价与水平评估研究

  绩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目的,通过研究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向着预期的绩效目标发展。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相关的主题词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综合效能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生学习绩效、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绩效等微观领域的评价。通过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发现,对绩效评价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4年之前。例如,杨晓宏等[16] 从研究年度、领域、切入点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也有部分研究是基于技术角度的,如基于改进BP算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17] 、基于数据挖掘的绩效评价[1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19] 以及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及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等[20] 。近年来,更多研究开始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研究,例如,卢春等[21] 针对城市和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差异展开研究;刘晓莉[22] 进行了湖北省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研究;贺亚杰[23] 对广东省X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

  3.注重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与评估系统的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与评估系统的相关研究是促使评估服务与优化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主要抓手,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EEE模型的构建[24] ;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25]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研究[26] ;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27] ;基于C-SWOT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模型构建[28] 等。可见,研究立足区域或特殊视角下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实践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反思与建议

  上述分析厘清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反思与建议。

  1.研究“热”度不够 还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深研究

  从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成果数量相对偏少,研究总体概况曲线并未出现突出的研究时间段,显示2014年和2016年最多,但也仅有15篇,可见研究并未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研究并未真正“热”起来;从研究成果质量整体来看,相关高质量文献成果仍明显不足。随着国家对教育治理现代化越来越重视,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29] ,特别是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研究将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乘借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之东风,在新视角、新理论支持下,研究将立足实践,服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经验成果,确保研究能够真正服务于推动区域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研究空间分布不均衡 应加快西部区域研究及合作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的作者及其机构发现,研究团队相对集中,以教育部直属的个别师范院校为主,以中部和东部地区院校的研究为主,西部地区的院校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研究作者中团队研究少,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成果惠及的范围太局限,可持续性明显不足,这也将严重影响到研究质量与研究深度。因此,应通过课题等形式加快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鼓励和引导更多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入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研究中来,鼓励东西部合作以及团队合作研究。同时根据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新技术、新方法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创新研究,以确保对主题能够进行持续深入的关注与研究。

  3.研究内容有待系统化 应加强技术支撑下的创新研究

  评估的目的是监督与督促,注重评估活动所带来的效益和效果,并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对评估模型设计以及评估系统的开发研究不足,研究集中程度不够,更多分散到中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信息化评价以及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等方面,使得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有所偏颇,研究深度有待提升。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应不断探索“智能+”环境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等与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进行深度融合,在新技术、新方法支持下,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突破以往人力主观评估的实践瓶颈,立足精准分析识别、评估及时反馈,创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

  作者简介:刘凤娟,硕士,教授。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23001。

  原文刊载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1年第10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赛普,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