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源股份接受人民网深度探访:一块屏如何让300万间教室 "活" 起来?
来源:视源股份 编辑:ZZZ 2025-07-14 09:26:0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7月8日上午,人民网视频号发布超过10分钟的深度探访视频《“视”界的“源”点 屏幕内外的中国智造》,聚焦视源股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球化战略布局及幸福企业建设三大领域的创新实践。其中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由视源股份旗下教育科技品牌希沃打造的数字化产品已经在全国超过20万所学校、300万间教室得到普及。这块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黑板如何重新定义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民网带你深入解码其创新逻辑。
从抽象到生动:AI让知识“活”起来
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的生物课上,“减数分裂”这一抽象概念通过AI动态动画变得直观生动——这是希沃智慧课堂在全国百万间教室落地的缩影。“传统静态图很难解释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但 AI 能把抽象概念瞬间具体化。”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的张靖莹老师在记者的采访中提到,只需输入关键步骤信息,AI 就能生成动态清晰的动画,还可局部放大细节,让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理解效率大幅提升。更明显的变化是,应用 AI 后,学生的提问更具深度,课堂思维互动的质量显著提高。
这背后,是人工智能对教学场景的精准赋能。在过去,诸如物理实验过程、数学几何变换等抽象内容,往往依赖教师的口头描述或静态教具,学生理解存在门槛。而 AI 通过动态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从 “平面” 转为 “立体”。“这样的智慧屏成了优秀教学合伙人,帮老师把抽象知识变立体,帮学生把‘被动学’变‘主动玩’。”探访记者总结道。
对教师而言,AI 的价值不仅在于课堂呈现,更体现在教学全流程的效率提升。“以前备一节课至少 1 小时,现在输入主题,AI 就能生成针对性 PPT,时间压缩到 10-15 分钟。” 老师的感受,道出了 AI 对备课环节的颠覆性改变。更关键的是,AI 能成为 “隐形的教学观察员”。智慧屏可精准记录教师的教学轨迹 —— 是否关注到后排学生、教学逻辑是否顺畅、语速语言是否得当;同时统计学生的回答次数,生成师生互动频率报告。这些数据为教师优化下一堂课提供了精准依据,让教学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
科技力量:千万教师信赖背后的“核心大脑”
超1000万老师都在使用的智慧黑板背后蕴含了怎样的科技力量?视源股份首席技术官杨铭透露:“我们的教育大模型基于 300 万间教室的真实数据和 1000万教师的教学经验训练,是多模态大模型,文本、视频、图片甚至白板书写轨迹都是其理解对象。与通用多模态技术不同,我们聚焦教育领域,基于专业数据深入分析课堂教与评,将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绑定。”
杨铭进一步揭秘:这不仅是屏幕,更是融合工程技术、显示交互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智慧终端”。从硬件看,为让教师书写体验接近传统黑板,研发团队对屏幕表面粗糙度进行数百次调试,降低反光度,实现 “写到哪里,光标跟到哪里” 的高精度交互;音频实验室通过 9 - 10 轮测试解决共振问题,阵列麦克风能捕捉教室每个角落的声音,区分不同说话人。软件核心是专为教育场景打造的多模态大模型,它不仅能理解文本、图片、视频,还能识别白板书写轨迹。例如,摄像头结合视觉技术,能感知学生学习状态、并判断教师巡课是否覆盖全体学生。人民网的报道中指出:“这些技术如同视源的‘核心大脑’,让屏幕能‘看懂’图像、‘听懂’声音、‘理解’文字,推动‘中国智造’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多场景落地生根。”
人民网在视频中评论总结,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各行各业的今天,视源股份的探索给出了一个清晰答案:技术的价值,终究要回归人的需求。而一块智慧屏点亮的 300 万间教室,正是 AI 赋能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块屏幕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