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米入局商用投影市场和松下推出全新商用品牌的分析
来源:RUNTO 编辑:ZZZ 2025-07-14 09:05:36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6月中旬,在成都举行的“新型显示前沿技术与国际产能专场技术对接会”上,极米宣布进军商用投影市场,采用全新的纯激光混光方案,解决商用投影产品体积大、色彩表现不足的痛点。
几乎同一时间,松下影像显示株式会社宣布推出全新子品牌“MEVIX”,这是其与欧力士ORIX合资组建新公司后的一大核心举措。MEVIX未来将主要聚焦系统工程、商教投影、创意显示等专业影像集成方案市场。
作为国内和海外的投影行业知名品牌,两者不约而同的在商用投影市场有所动作,洛图科技(RUNTO)试图通过市场数据来进行简单分析。
全球商用投影市场的关键词:衰退、产品竞争力不足
事实上,全球商用投影市场的整体表现并不乐观。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投影机市场的出货量为460.6万台,同比微增2.2%;而其中,商用市场的出货量为57.7万台,同比下降13.9%。这是近三年来的季度最低值。
2023-2025Q1 全球投影机市场分场景出货量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万台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冲击:宏观环境对需求的抑制、竞品的替代、以及自身产品力的不足。
全球经济低迷、企业IT支出收缩,直接导致G端和B端客户的设备采购预算大幅缩减。
会议平板、会议电视、LED一体机等产品的崛起以及平价化,正在蚕食传统商用投影的核心场景。以会议平板为例,其集成了触控交互、多屏协同等功能,更符合数字化办公趋势,而去年兴起的会议电视更是平衡了轻量级会议场景下的高频应用和价格等难题。
从产品本身来看,商用投影长期被贴着“笨重”、“低效”的标签,尤其是传统灯泡机体积庞大、安装调试复杂;智能化体验更是薄弱,多数产品仅支持基础梯形校正,与消费级投影的自动对焦、AI避障等功能形成鲜明落差。
极米和松下的市场分析:同起点可能不同命
正因为商用投影市场还处在低迷现状,极米的入场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洛图科技(RUNTO)认为,作为连续多个季度稳坐全球家用投影市场头把交椅的品牌,极米的跨界并不是简单的“规模压力下的盲目扩张”,而是一场“技术迁移战”;即,将消费级产品的便携特性与智能交互体验在商用场景复刻,构建另一维的市场竞争力。
松下是日本传统的影像设备制造商,被认为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底蕴,但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松下在全球商用投影市场排在第六名的位置,不过从2024年第三季度起,出货量级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与极米的“技术跨界”不同,松下选择以“子品牌MEVIX”为切口,开启商用业务的全面升级。
洛图科技(RUNTO)认为,新品牌的创立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原有品牌定位的限制,在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市场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其次,品牌分离策略可以剥离历史包袱,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应对市场变化,在产品开发、市场策略、渠道建设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和创新的态度。第三,MEVIX品牌的推出是松下深化全球本地化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与欧力士ORIX的合资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本地资源,提升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和响应速度。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商用投影市场,大陆系品牌的出货量仅占到了7.0%,而以爱普生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则占到了58.8%。这个数据揭示了日系品牌的先发优势,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品牌的商业机会。
2025Q1 全球商用投影机市场品牌阵营格局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
极米和松下的最新动向为行业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思路:一种是基于技术优势的跨界扩张,另一种是通过品牌重塑实现转型升级。洛图科技(RUNTO)分析认为,极米大概率会在商用市场有所作为,而MEVIX作为新品牌则可能挑战大于机遇,毕竟全球市场的内卷度正在飙高,传统领域对新品牌并不友好。
破局:技术升级、生态服务、全球化和本土化
尽管市场大盘承压,但某些细分方向仍然存在结构性增长机会。光源升级是技术层面的一个重要方向。相比传统的LED和灯泡光源,激光光源在亮度、色彩、寿命等关键指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以在不增加设备体积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画质表现,其长寿命特性能大幅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欧盟限汞的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快对激光产品的布局。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商用投影市场中,激光光源的渗透率首次超过三成,达到31.5%,较去年同期上涨2.2个百分点。
2023-2025Q1 全球商用投影机市场激光出货量占比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
此外,投影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一产品维度向生态化竞争转变,尤其是在北美、中国、日本等发达的经济体市场。企业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硬件产品,还需要构建完整的软件生态、内容服务和解决方案体系。这种变化为新进入者提供差异化竞争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要求。
向后看,投影行业的全球化竞争仍将继续加剧,同时本地化服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企业需要在全球化的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与本地化的市场服务和渠道建设之间找到平衡点。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