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存储应用临拐点,高速I/O问题怎么破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merry2013    2015-10-09 06:54:11     加入收藏    咨询

咨询
所在单位:*
姓名:*
手机:*
职位:
邮箱:*
其他联系方式:
咨询内容:
验证码:
不能为空 验证码错误
确定

先前,我们谈到越来越多企业用Ceph这套开放储存系统,来因应储存容量日益不足的问题,探讨的主旨是“大”,这一周,我们来看看储存系统借助新一代的I/O规格,...

  先前,我们谈到越来越多企业用Ceph这套开放储存系统,来因应储存容量日益不足的问题,探讨的主旨是“大”,这一周,我们来看看储存系统借助新一代的I/O规格,如何变得“快”。

  对于伺服器、个人电脑、网路设备或储存设备,如今影响这些系统效能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而是对于资料的I/O吞吐能力,以及反应存取需求的速度。

  而这也是近年来我们在伺服器与储存应用的领域当中,持续关注的部分,例如去年初,我们就制作了《传输速度狂飙储存效能瓶颈Out》的封面故事,细数16Gb FC、12Gb SAS、NVMe与SATA Express等高速I/O介面的应用进展,眼见时机逐渐成熟,9月底我们发布了16Gb光纤通道磁碟阵列的采购大特辑,刚好满一年后的现在,终于轮到12Gb SAS应用成形。

  对于支援这项规格的4台JBOD硬碟柜与2台储存阵列,技术主笔张明德实际测试这些产品的性能,并撰写了深入的报导,同时,他也全面整理了各种资讯,一一细数与12Gb SAS有关的储存设备类型,以及产品的厂牌、机型,例如支援该介面的资料中心等级硬碟与固态硬碟、HBA卡、RAID卡,以及内建该介面的入门级、中阶、高阶的储存阵列,相当难得,有助于大家掌握现况。

  我们这次探讨12Gb SAS之后,接下来,也该是时候来探讨NVMe的进展了,希望能筹画相关的专题与产品报导,并在不久的将来发表,敬请大家拭目以待。

  以目前来看,在资料中心应用领域当中,较常看到强调支援NVMe的产品,主要是x86伺服器,最早是在2014年初Intel发表Xeon E7 v2系列处理器之际,Dell和IBM跟着推出新一代的4路伺服器,抢先开始采用NVMe SSD,当中包括了Dell的PowerEdge R920,以及IBM的System x3850 X6 和System x3950 X6。同时间发表的,还有云达(QCT)的QuantaGrid Q71L-4U,一起加入战局。

  另一家厂商Supermicro也跟进这股潮流,在同年6月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他们基于Xeon E5-2600 v2和Xeon E7 v2处理器平台,发表NVMe伺服器解决方案。

  等到9月,Intel在自家开发者论坛期间,发表2路伺服器普遍采用的Xeon E5-2600 v3系列处理器平台,陆续有更多厂商在这段时间推新机,并强调可搭配NVMe SSD的特色。例如:HP发表了ProLiant的Gen 9系列伺服器,云达在部分机种支援──在标准伺服器QuantaGrid系列下,有D51B-1U和D51BP-1U,而在多节点伺服器QuantaPlex系列中,也有一款T41SP-2U支援。

  营邦(AIC)则是在10月推出一款SB122-TO,主打1U伺服器安装8台NVMe设备的特色。泰安(Tyan)是在11月举办的SC14超级电脑大会上推出新机,当中有GT62B-B7076、GF83-B7074、GN70-B7086三款伺服器,强调可支援NVMe储存装置。

  至于支援NVMe的储存设备、扩充硬碟柜,选择较少。知名储存厂商并未开始出手,像是PureStorage //m系列设备的机箱已经能支援,但目前所搭配的固态硬碟似乎还不是NVMe SSD,EMC并购的DSSD似乎也是针对这个领域的应用而来,但至今产品迟迟未上市。这显然是新兴厂商可以趁机崛起的机会,我们看到有Mangstor推出了NX-6320,该产品也拿到Flash Memory Summit 2015大会的Best of Show奖项。

  相较之下,NVMe的固态硬碟产品选择较多,像是Intel的SSD 750系列、HGST的Ultrastar SN100系列、OCZ的Z-Drive 6000系列,以及Samsung的XS1715 ,最近也有一些厂商纷纷推出NVMe SSD,像是Lite-on(光宝)EP2、Memblaze(忆恒创源) PBlaze 4、Samsung 950 Pro,当中有些厂商,也提供M2形式的产品,甚至从资料中心应用横跨到消费端领域。

  总体而言,能否提供用户更快的I/O速度,将是接下来储存应用发展的重大关键之一,厂商的态度日益积极,而且市场生态和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收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