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IC卡安全算法遭破解需升级堵漏
来源:慧聪安防网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09-06-05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针对近段时间IC卡出现严重安全漏洞的传闻,昨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湖北省智能卡研发中心研究员丁玉龙表示,以公交卡为主的武汉IC卡存在安全漏洞,但尚不足以影响系统安全,目前新发的楚通卡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芯片算法遭破解
丁玉龙长期从事智能卡研究,据其介绍,2008年初,主要应用于IC卡系统的Mifare经典芯片(简称MI芯片)的安全算法被德国和美国人破解。虽然二人声称绝不对外公布破解方法,但到当年4月,该方法在业内已成公开的秘密。“我包里都有他们的文章原文。”
直到同年10月,这一问题才引起国内有关方面重视。今年初,工信部发文,要求各地各机关和部门开展对IC卡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应对工作。湖北省春节后已着手对省内IC卡的数量、开发单位、建设时间等现状进行调查。
IC卡隐现城市安全漏洞
据统计,武汉市从1999年开始发行IC卡以来,目前已发各类IC卡40余种,总发行量近600万张,涉及公交、轻轨、超市、水电气等领域。其中,公交IC卡发行量约280万张。
丁玉龙介绍,这些IC卡绝大部分属于逻辑加密卡,每张卡上有16个算区,每个算区有2个密钥,每次卡片与终端刷卡设备传输信息时,要验证其中的4-6个密钥。密钥通过明文或简单加密传递,如果传输过程中被攻击,截取信息,就能复制卡片,修改卡中金额。“现在,这种攻击设备在网上售价已从最初的9000美元跌到500美元。”
据悉,解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暴力攻击,也就是一个一个地试可能的密钥,破解单个密钥需2-8小时。另一种是“窃听”,即在传输时接收无线波信号,破解单个密钥仅需40毫秒。
三道防线保系统安全
虽说IC卡存在安全隐患,但丁玉龙强调,解密和加密好比硬币的两面,信息安全被破译是经常出现的现象,除卡片外,系统还有三道防线,市民不必过于担心。目前,武汉还未发现此类作案手法。
以刷公交卡为例,所有刷卡信息均被存储在终端设备里,会有人定期采集数据,汇总到系统中。如果发现某张卡的交易与系统内记录不相符,即可把该卡列入黑名单,这张卡将无法使用。
此外,系统可以对单日、单笔消费金额做出限制,并对卡中金额规定上限。此举均为把损失降到最低。
升级为CPU卡是王道
与银行卡的实时交易不同,IC卡为离线交易模式,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丁玉龙建议,最有效的防范方式还是将IC卡升级为CPU卡。
据悉,IC卡按芯片类别可分为存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三类。存储卡无任何保护措施,U盘、MP3就属此类;逻辑加密卡简单加密;CPU卡内装有CPU处理器和操作系统,通过密文通信,安全级别最高。
目前,香港、北京、广州等地的城市一卡通均使用的是CPU卡。武汉年初开始推行的楚通卡也是CPU卡。这种卡片的成本是MI芯片卡的2-5倍。
市民防范有巧招
在未更换鄂通卡前,市民应该如何防范?丁玉龙表示,IC卡的读写距离为2-10厘米,因此市民最好不要将卡放在包的最外层。同时,用卡时应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之人,不要将卡交给陌生人,并密切注意卡内金额变化,不要在卡上放太多钱。对于设备管理方,丁玉龙建议,应改造刷卡设备,如加装金属罩屏蔽信号,及时回收数据、更新黑名单等。
银行卡不是IC卡无需过虑
IC卡存在安全隐患,那么银行卡安全吗?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湖北省智能卡研发中心研究员丁玉龙表示,银行卡不是IC卡,市民不必担心。
“银行卡是磁条卡,本身不具有任何安全性。”丁玉龙说,银行卡背面的黑色磁条,只起到记录卡片基本信息的作用,本身没有任何加密功能。银行卡的安全,还是靠6位数字密码保障。
以前,很多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需刷卡才能进入,这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盗取磁条信息后,再靠“坑蒙拐骗偷”获取密码,就能复制卡片、取现。
丁玉龙说,银行也曾考虑将磁条卡换成CPU芯片的IC卡。但二者成本相差上十倍,加之现有银行卡用户太多,因此并未大规模推广。但目前几大银行均有IC卡试点,如工行已推出多款装有芯片的信用卡。(记者胡楠黄斌)
网银usb-key待升级
目前备受银行推崇的网银保护神——usb-key移动证书也是一种IC卡,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湖北省智能卡研发中心研究员丁玉龙表示,移动证书同样存在安全漏洞,目前升级产品已经问世。
据介绍,移动证书本质上也是一种IC卡,只不过加上了外壳和usb插口。丁玉龙说,如果不法分子在持卡人使用移动证书时,利用木马程序远程操作,让证书误以为是持卡人,同样能转走卡里的钱。
针对这一漏洞,第二代移动证书加装了确认按钮,需动用资金时,只有持卡人按一下该按钮,才能完成操作。但这种方式无法显示实际扣款金额,因此,第三代移动证书又加装显示屏,实时显示金额变动情况。更高级的第四代移动证书,装上了数字键盘,直接在证书上输入金额,避免了木马盗取键盘信息。
据悉,上述升级产品均已研制成功,但从成本考虑,目前仅处于宣传推广阶段。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