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2009新布局:今年出台八大措施
来源:MSN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09-02-28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将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展开
2009年是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一年,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关键性一年。
按照中央的要求,2009年要抓住时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这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最好办法。也就是说,新出台的改革措施要在“保增长”上下功夫。
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增长比较困难的时期,往往对经济结构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暴露比较充分,比较容易形成共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政策,推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振信心,并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改革重心在于改善民生
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结构调整是保增长的方式和主攻方向,深化改革开放是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改革措施推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在目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当前的经济困难转变为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历史契机。
2009年“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以及“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主要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实现这一主要目标而展开。在经济增长面对困难形势下,为了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回升,所有出台的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经济增长,要在保增长上下功夫,也即2009年凡是对经济增长有利的改革措施要坚定不移地推出,对经济增长不利的改革措施,坚决不出台。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公平竞争;五是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根据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在任何时期推出改革措施都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考虑改革措施出台的时间、力度,以及企业和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稳妥推进改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凡是让老百姓掏钱,但又不属于扩大消费范畴的改革措施,以及加重企业和群众负担的改革措施均不能推出,应作暂缓处理,待条件具备后再议。
例如,从长期看,“环境保护税”应该出台,企业和公民都应承担环保和环境治理的费用负担,而缴纳一部分税收。但是,考虑到这将在经济疲软时期增加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因此,这项改革措施在2009年将不予出台。
八大改革措施今年出台
2009年已经决定出台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其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体制改革在大部门制的基础上,今年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削减审批事项,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对政府的投资要推行代建制,最大限度地缩小核准范围,科学界定核准权限。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已在1月底发出通知,将其审批外国政府1000万美元(或800万欧元)及以下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部分职能,委托项目相关省级发改委实行审批备案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