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光电联姻TCL华星,Micro LED军备赛升温
来源:广东LED 编辑:lsy631994092 2020-06-10 09:39:02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这两天,三安光电又霸屏了。时隔3个月,TCL科技(000100.SZ)董事长李东生和三安集团董事长林秀成及三安光电(600703.SH)董事长林志强等再次见面。上一次,他们在厦门探讨Mirco-LED显示技术合作,就成立联合实验室签订谅解备忘录。这一次,他们将想法落地,在深圳举行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
作为业内第一个LED芯片企业和面板龙头企业合力布局Micro-LED,业内外如何看待这一场合作?Micro LED军备赛升温,谁将成未来主宰?
三安光电联姻TCL华星,合力开发Micro LED
6月7日,三安光电(600703.SH)公布,公司全资子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安半导体”)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司(以下简称“TCL 华星”)于近日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和《股东协议》。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布局Micro-LED就是布局未来。在Micro-LED领域,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此次牵手组建联合实验室,发力Micro-LED技术,可实现“1+1>2”的结果。
TCL华星作为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当前,TCL华星主要集中在背板技术和基础研究,与转移相关的Micro-LED芯片技术是空缺。
三安光电是全球最大的LED外延/芯片生产厂家,在Micro-LED技术领域耕耘多年,具有外延、Micro-LED芯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三安半导体是三安光电旗下以集成电路、LED外延和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制造为主业的科技公司,拥有LED芯片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稳定的产能供应和品控能力。三安光电建成了Micro-LED研发线,已开展Micro-LED芯片、转移技术开发,但缺乏后端面板的配合。
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共同投资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研发资本金为人民币3亿元,TCL华星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55%,三安半导体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45%。
该联合实验室将利用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各自的显示及LED技术及资源优势,重点攻克Micro-LED显示工程化技术中包含Micro-LED芯片技术、转移、Bonding、彩色化、检测、修复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自有的材料、工艺、设备、产线方案等技术,达到技术领先的工程化制造能力,并实现Micro-LED显示的商业化规模生产。根据协议研究、开发、制作以及因联合技术开发实施而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归联合实验室所有。
三安光电表示,本次三安半导体与TCL华星开展合作,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可加速推进新产品的市场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随着联合研发技术的推广,公司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TCL科技表示,此次 TCL 华星与 LED行业龙头三安光电在 Micro-LED 领域的联合开发,是对 TCL 华星实现从工业应用到参与上游关键材料和技术开发,从器件生产到构建自有产业链生态圈,从技术追赶到引领和超越之战略实施的重要一步。
跨领域的紧密合作是Micro-LED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加快速推进Micro-LED显示技术商业化规模生产进程。
为了开发可量产的Micro-LED显示技术,TCL华星和三安半导体已制定时间表,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具有独立法人的联合实验室开展Micro-LED显示端到端技术开发,开展Micro-LED显示技术端到端开发,重点解决其工程化技术中的关键难题,加速Micro-LED的试产与应用,实现从新型显示材料、工艺、设备、产线方案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面生态布局。
未来,TCL华星将继续加大在新型显示技术和工艺制程的投入,协同战略伙伴布局制约新技术发展的上游核心材料和设备领域,实现效率、产品、技术和生态的全面领先。
点评
加速高端LED产品市场化进程
看好三安光电去库存实现进展,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集成电路业务进展顺利,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受益国产替代催化,加速替代海外供应商,高端LED业务方面,顺利量产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联手推进Mini LED、Micro LED市场化进程。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LED芯片价格1-9月下降21.53%,芯片价格于2019年底趋于平稳,因此公司2019年度营收与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基于LED行业景气度低于,公司去年对库存商品进行合理降价,有效的引导了库存商品销售,2019Q3和2019Q4,公司存货实现企稳并下降;2020年公司继续加大传统业务的销售力度,有效引导库存降低,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集成电路业务Q1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相比去年全年2.41亿元,实现快速增长,公司部分存货增长来自集成电路出货量增加所致,看好公司集成电路业务释放产能,实现盈利。
联手知名企业推进高端LED业务,加速市场化进程。公司与国际大厂三星于2018年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协议,就Mini-LED和Mirco-LED芯片达成供货协议,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成为三星首要供应商。同时,公司与TCL合作成立实验室,将加速推进新产品的市场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随着联合研发技术的推广,公司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Mini LED电视推出,推动Mini LED快速放量。Mini LED目前主要搭载应用是电视机,我们认为2020年Mini LED将实现快速放量,预计将在下半年电视品牌将加大力度推动Mini LED电视,长期来看,Mini LED成长动能将来自采用Mini LED的显示器、新世代智慧车、物联网模块、5G、3D感测等应用;根据集邦科技数据显示,预估2024年Mini-LED背光在IT、电视及平板应用的渗透率,分别有机会成长至20%、15%及10%。在供应方面,公司在鄂州投入120亿投向Mini-LED和Micro-LED,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全球Mini LED/micro LED芯片主要供应商。
——来源于科技伊甸园,作者:天风电子潘暕团队
合作重在探索可行性的Micro LED技术方案
回到三安今天的公告,三安和TCL成立联合实验室,,利用各自的LED技术及显示面板技术及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基于LED技术和显示面板技术的材料、器件、工艺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Micro-LED显示器件端到端技术研发及规模化量产工艺的实现,并形成自有的材料、工艺、设备、产线方案及自主知识产权。
这里面提到几个关键的研发方向:
首先是基于 LED 技术,Micro LED 显示屏肯定是基于 LED 技术的。
然后是基于现实面板技术,制作一个显示屏不仅仅把大量的 LED 芯片排列在一起就可以了,还需要有控制每个 LED 芯片发光的驱动以及把芯片放到玻璃基板(或者其他材料的基板)上,所以需要用到显示面板技术。而显示面板技术三安是没有的,只有制作液晶显示屏的厂家才有,所以三安才需要和 TCL 联合研发。
再然后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显示器件,这就是要把成本降下来的意思,今年4 月份台湾的友達光電已经有 Micro-LED 样品显示器了,并且 PPI 达到了 228,也就是一毫米内有 9 个像素,已经可以用到智能手表和手机上了。但是目前并没法批量生产,单个生产成本很高。
然后就是批量生产的工艺了,只有当能够批量生产并保证良品率的情况下,MicroLED 显示屏才可能真正走上商用。
而这个商用的过程需要多久呢?目前看业界乐观的预测是2024年底到2025年,如果进展不顺利的话可能到2026年去了,这也是为何三安投资的湖北葛店专业做 Mini-LED 和 Micro-LED 的子公司建设周期是 48 个月,也就是 4 年。目前根据报道葛店子公司2021年厂房建设完成,2022年开始投产,一开始投产的肯定是 Mini-LED 芯片,后面继续建设 Micro-LED 芯片产线,最终 2024 年建设完成。如果行业在 2025 年能够达到 Micro-LED 商用的话,公司的产能刚好可以衔接上。从这个项目建设周期上可以看到公司和业界对于 Micro-LED 商用的预期是基本一致的。
三安和 TCL 成立的实验室,初期资金只有人民币 3 亿元,TCL 华星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 55%,三安半导体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 45%。个人觉得这 3 亿元可能只能用来探索下Micro-LED生产中各种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比如试试把LED芯片转移到玻璃基板上是否可行,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可能发现无法转移到玻璃基板上,然后再去挖掘其他材料,比如友达光电使用的LTPS塑料基板上,等等。最后在这3亿元花完的情况下,双方可能会根据当前的研发进度,看看是否有必要继续追加投资继续研究,如果发现研究进展顺利,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可能会继续投钱研发下去。如果发现最终3亿花完了,连个毛都没研究出来,估计也就和平分手了,不再继续合作了。最终效果如何,静待时间给出答案吧。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古德投知笔记”,文章《应该如何看待三安联姻TCL一起研发Micro LED》,作者:古德第五
Micro LED军备赛,谁将成未来主宰?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高级总监张文达曾在5月18日举行的2020年全球显示产业春季行业趋势发布会上表示,下一代显示面板Micro LED具有柔性、透明的特性,随着产业化成熟,预计将于2024年进入高端手机市场,2026年进入手机普及市场。
目前,Micro LED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瓶颈。芯片,需要高精度、高良率的制程;量产,需要巨量转移技术;芯片、背板和驱动需改良工艺,实现高光效;全彩电化技术、检测技术也需要突破。
Micro-LED供应链也迎来机遇,覆盖从衬底、外延生长与晶圆、像素组装到彩色化等环节。目前,Micro-LED供应链上,芯片企业有晶电、隆达、三安、华灿、乾照、华引芯、欧司朗、奈创、国星等;材料企业有默克等;设备企业有日亚化学、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等;IC有聚积、集创北方等。
张文达呼吁,Micro-LED供应链上下游,包括半导体芯片企业、LED企业、显示面板企业合作,以实现Micro LED的“芯屏融合”,加快产业化进程。这样,三安等LED企业将可以在LED照明之外,培育LED显示的新生意;三星、京东方、TCL华星等面板企业,可以打开新应用。当然,新技术将对旧技术带来冲击,需要把握好技术切换的节奏。
巨头联姻,围猎Micro LED
1、利亚德与台湾晶电联手,在无锡建成全球首个运用巨量转移技术实现最小尺寸Micro LED显示产品大规模量产的基地,极大推进Micro LED市场的布局和发展,预计2020年正式投产。双方的合资合资公司——利晶微电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于3月26日在无锡注册完成。该合资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研发和生产以倒装封装、巨量转移为主要生产工艺的Mini-LED背光显示、Mini/Micro自发光显示产品。预计5年内投资金额10亿元,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2020年7月,厂房装修完成,设备调试完成,人员到岗,Mini-LED背光显示及自发光显示试产;2020年10月,Mini-LED背光显示及Mini/Micro自发光显示正式投产,2021年Micro自发光显示批量生产,2022年Mini-LED背光显示、Mini/Micro-LED自发光显示达产。
第二阶段为2023年至2025年。量产基地扩产,Micro LED自发光显示大规模量产。
2、联建光电与重庆康佳研究院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Mini/Micro-LED大屏显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加快Mini/Micro LED商用化进程,投资金额为1亿元。
3、京东方(BOE)与美国公司 Rohinni 成立Micro LED合资公司,主要开展Mini LED背光解决方案和Micro LED显示器的研发,主要专注于32英寸以上的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工业,汽车和其他市场。
4、聚积与三星联手开发 Micro LED 技术,将在 2020 年抢攻 Micro LED 市场。
5、三星电子与三安光电讨论Micro LED战略合作,待厦门三安达到大规模量产产能时,三星电子将考虑厦门三安作为首要供应方,而厦门三安期望可以引领Micro LED市场。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