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呼之欲出,企业迎来重大“转机”?
来源:广东LED 编辑:lsy631994092 2019-12-23 10:52:24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众所周知,Micro LED已经成为显示行业的新风口。MicroLED作为下一代显示器备受关注,目前企业正在利用这种技术为抢占市场创造转机。传统巨头可以借此在下一次时代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新锐企业则可以借此实现“鲤鱼跃龙门”。
全球首个Micro LED卷轴转移工艺将商业化
韩国研究人员正在将世界上第一个Micro LED卷轴转移工艺(roll transfer process)技术商业化,该技术可以显着提高MicroLED显示器的生产效率。
韩国机械材料研究所于12月19日宣布,已成立WTS Microtech,将以由Nano Applied Dynamics研究团队Jae-HyunKim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的“microLED卷轴转移工艺(roll transfer process)技术”商业化为目的。
MicroLED显示屏的每个像素配备的都是由单晶无机物组成的MicroLED。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相比,具有出色的反应速度,发光效率和耐用性。由于对基板的制约较少,可以在有弹性的橡胶材质或透明的塑料材质上制作。
MicroLED卷轴转移(roll transfer)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滚筒将MicroLED器件转移到临时基板上,并将其放置在柔性电路基板上所需位置上的方法来制造面板。这类似于使用滚筒墨水进行打印的过程。
2017年7月,该团队使用卷轴转印技术开发了4英寸面板尺寸的MicroLED显示屏生产技术。然而,由于用于大规模生产过程的转移区域有限,因此难以商业化。
最近,该公司成功开发了“元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卷轴转移过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转移产量和转移面积。元结构是人造材料,是比波长更小的元原子排列,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用于制造现有LED显示器的设备每秒可将2-10个LED固定在基板上。卷轴转移工艺技术每秒可以转移1000至10,000个LED。该团队预计生产率将比现有技术高出1000倍。
该研究小组表示,正在与多家智能装备制造商进行技术规格审查,以实现商业化。该公司计划开发一种MicroLED卷轴转印设备,该设备可以一次转印10英寸面板,并通过WTI Microtech建立原型生产线。
批量生产技术的商业化被认为为占领未来的显示器市场奠定了基础。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预计MicroLED市场将从2017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9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4.7%。
Nano Applied Dynamics研究部主任金在贤表示:研发公司的成立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促进产品生产并基于高效生产率的MicroLED卷轴转移工艺技术进行量产验证。(来源于微信公众号“OLED industry”,译自:ETnews)
韩国Charm Engineering将业务扩至Micro LED
韩国显示维修设备制造商Charm Engineering计划将其业务从OLED扩展到Micro-LED,努力抢占Micro-LED市场的优势,Charm Engineering预测到以三星电子为中心的市场将在2020年开始增长。
Charm Engineering公司总裁Kim Kyu-dong说,近期开发了用于micro-LED的TFT(薄膜晶体管)阵列缺陷布线修复设备,并将该设备交付给了客户。
Charm Engineering还与拥有Micro LED技术的韩国光子技术研究所(KOPT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它将接受KOPTI的micro-LED技术,并将其维修业务的范围扩展到除显示屏之外的其他适用领域,例如照明和生物健康。Charm Engineering是显示设备维修市场的全球领导者。
维修设备的作用是分析显示电路基板图案,将破损的部分通过金属气体修复,并采用激光将不需要连接的部分切除。采用维修设备,可将不合格产品转化为合格产品,可以改善良率,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设备。在Micro-LED制造过程中,修复过程变得非常重要。
Micro LED若要在55英寸上实现4K分辨率,则需要约2500万个LED芯片。每个芯片的尺寸都在100㎛以下,尺寸非常小,自动检出不良品并进行修复的技术成为一大难题。即使只有1%的像素发生了不良,芯片数量也将达到25万个。
Charm Engineering将现有的修复技术应用到了Micro LED上。首先集中于解决在显示器上应用的不良排线问题。
通过与韩国光技术院合作,从晶圆到修复外延后的芯片中的不良品,再转移到基板上到绑定结束检测芯片是否正常,Charm Engineering将从光技术院接收相关技术。
三星计划明年扩产Micro LED
据报道,三星电子正在考虑在明年上半年增加量产 Micro LED 的资本支出。尽管尚未确定投资规模和目标产量,但来自相关设备公司的期望有所提高。由于必须确定年产量才能估算设施投资的金额,因此业界的注意力集中在三星明年 Micro LED 生产策略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三星电子完成了与 Micro LED 相关的设备性能评估。该公司将在明年上半年投资设施。
设备公司一位代表说:“三星电子将从明年上半年开始投资大规模生产 Micro LED 的设施,并且已经在测试主要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另一位代表说:“三星电子已宣布将在明年上半年投资设备,促进 Micro LED 大规模量产。”
JDI计划明年量产Micro LED面板
据日本媒体NHK新闻报道,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Inc,简称JDI)日前发布新闻稿,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亮度是液晶 10 倍的 Micro LED 面板,并计划将于明年量产。
据悉,日本显示器公司开发的这款 Micro LED 面板不需要液晶面板必需的背光模组、偏光板和彩色滤光片,即使在阳光下也能清晰看到内容。在12月举行的“FINTECH JAPAN 2019”展会上,日本显示器公司将展出这款Micro LED 面板的原型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日本显示器公司创立于2011年11月,是一家由索尼,东芝,日立共同组建的大型LCD液晶企业,其主要客户为苹果公司。近年来,由于受到苹果手机销量放缓、全球LCD产业动荡等因素影响,公司已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就在前不久,日本显示器公司还在其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提到,公司已经连续11季度出现净亏损。
据日媒报道,当日本显示器公司宣布此项新业务后,也有人质疑其是否还有能力支持新业务的发展。而且当前Micro LED 面板技术备受关注,如夏普、索尼、以及韩国三星等知名企业都在研发相关技术,日本显示器公司可谓是腹背受敌。
对此,公司CTO 仲岛义晴表示,只有尽早推出新技术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下生存。
联建光电牵手康佳集团,发力Mini/Micro LED
12月18日,联建光电与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资建立公司,成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旨在通过与重庆康佳研究院成立Mini LED及Micro LED大屏显示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与央企强强联手,共同推进Mini LED及Micro LED新技术在公共视讯的商用化进程。
鉴于Mini LED 及Micro 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相比较现阶段的显示技术解决方案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更高的性价比。联建光电和重庆康佳研究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投资金额为1亿元,其中重庆康佳研究院持股40%,联建光电持股40%,核心管理团队持股20%。
重庆康佳研究院主营业务方向为开展Micro LED产品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为LED显示屏行业排头兵,拥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在LED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和大量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资源,公司同时作为令人满意的数字显控系统提供商,有着更强的产品技术经验及优势。
早在9月17日,康佳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5亿元与重庆两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研究院。
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研究院注册资本为20亿元,康佳集团出资15亿元,持股75%,重庆两山产业投资公司出资5亿元,持股25%。
该研究院拟投资不超过25.50亿元采购Micro LED相关的机器设备,开展Micro LED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康佳集团认为,Micro LED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显示设备。Micro LED未来将可能成为彩电产品的重要部件,本项目如果研发成功,将有助于提高本公司在彩电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改善彩电业务的经营业绩。
重庆康佳研究院和联建光电共同签署本协议,拟合资建立公司,成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将康佳在Mini LED和Micro LED上的先进技术优势与公司的市场及客户资源优势进行互补,加快Mini LED及Micro LED在公共视讯的商用化进程。预计合资公司的市场目标为占领Mini LED新型显示市场10%份额。
1、双方拟共同出资成立一家主营业务为Mini LED 及 Micro LED大屏显示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重庆康佳研究院持股40%,联建光电持股40%,管理团队持股20%;
2、合资公司优先向重庆康佳研究院采购LED芯片等原材料,合资公司生产的成品优先销售给联建有限;
3、合资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5人,其中重庆康佳研究院委派2名董事且可提名首任董事长人选、联建光电委派2名董事,持20%股权的管理团队委派1名董事。
公司此次与重庆康佳研究院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央企旗下控股企业的资本平台及影响力,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布局上游产业,同时利用公司的市场及客户资源优势与重庆康佳研究院在Mini LED 和 Micro LED上的先进技术优势进行互补。如此次战略框架协议能够顺利执行,预计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