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问Micro LED相关问题,各厂商怎么答的?
来源:MicroLED产业研究 编辑:davedit26 2019-08-16 08:54:51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Micro/Mini LED越来越受到关注,面对投资者的热切发问,相关厂商在投资互动平台上也是应接不暇,MicroLED产业研究整理了近期的一些提问与回答,其中不乏信息点。当然,“商业秘密”也不少。
雷曼光电
问: 公司技术相对领先,不知道这些先进产品有无价格优势?
答 :您好,公司的Micro LED高清显示屏采用雷曼自主专利的COB集成封装技术,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清晰度及尺寸,屏机身纤薄,同时具有高防护性、高可靠性、高对比度、低能耗、广色域等优点,是适配5G的最佳显示终端的首选。公司Micro LED产品综合的性能较市面SMD产品高,使用维护成本也较低。随着产品规模和良率提升后产品价格会随之下降,未来将比SMD更具性价比优势。感谢您的关注!
国星光电
问: 雷曼光电已推324吋Micro LED,公司的Mini LED才试产,公司需要加快进度了。
答 :您好,关于何为Mini与Micro产品的界定目前只有:像素尺寸及点间距,这个指标才较有可比性,感谢您的建议与关注!
问: 目前国内厂商推出的mini LED方案以大屏居多,不知在小屏,比如智能手机,平板上的应用是否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 贵公司的mini LED或者micro LED的技术在小屏上是否已有布局?
答 :现阶段考虑到成本和技术成熟度Mini LED显示还不适合小屏。而Mini LED背光是有机会应用于手机的。国星Mini LED背光已有方案,与各类应用厂在合作开发。Micro LED我们也在进行研究和储备。目前我司已经获取一定的政府科研项目的补贴,进行Micro LED的研发。
问: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公司目前采用的IMD,可以视为SMD和COB之间的过渡产品,同时在工序上避免了和下游的竞争。 但随着Mini LED尺寸进一步缩小,若IMD无法满足需求而COB成为主流技术,如何避免下游客户变成自己竞争对手这一尴尬情况? 2、Mini LED下游市场刚刚打开,已有诸多公司纷纷进入。 我理解打样和量产的区别,若不计成本,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出规格类的样品,但考虑到良率、失效率……
答 :您好,IMD整合了SMD和COB的优点,严格来说是他们两者结合的优良产物,而不是SMD和COB之间的过渡产品,且不需打破行业分工,能快速实现稳定量产。国星IMD-M09T(对应点间距P0.9)是第一代产品,今年又推出IMD-M07,将点间距更新到P0.7,目前正在研发P0.5和P0.6的产品。所以三年内IMD将是非常有竞争力、高性价比及易产业化规模化的解决方案。随着Mini LED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国星正在研究相关的技术以及为Micro LED打下坚实的基础。
乾照光电
问: 2018年底江西乾照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兆在接受南昌电视台采访中透露: 公司的Mini LED和Micro LED相关产品已经进入国际上LG、三星供应链上面。 具体是哪一款LED产品呢?
答 :尊敬的投资者,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与相关客户的具体合作事项公司负有保密义务,不便透露,敬请谅解。
问: 请问贵司在北京infocomm展会中展出的tws006产品也是SMD器件吧,哪是micro LED产品? 感觉被忽悠了。
答 :您好!TWS0.6用的是基于Micro LED芯片和巨量转移技术的4in1做的。不是传统的SMD器件。
问: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LED芯片企业,例如乾照光电、华灿光电、三安光电、兆元光电等纷纷布局Mini/Micro LED芯片生产,请问公司为什么没有相关报道会和他们组建合资公司?
答 :您好!商业秘密。
问: 董秘您好,虽然行业内尚未对Micro LED、Mini LED等微显示器件有明确的标准划定,但按行业大多数的观点通常认为: 尺寸小于50μm为Micro LED,尺寸介入50μm和200μm之间的属于Mini LED范畴。 请问贵司说已经可量产的MicroLED是多少μm的?
答 :您好!目前属于商业秘密。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