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博物馆新“人设”究竟应该怎么变?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念羽 2019-03-06 08:37:09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2019年的农历春节,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博物馆热再次掀起高潮。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游客在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比例高达40.5%。除了从初一热搜到十五的故宫,其他文博单位也迎来“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巨大人流量。
近日各地博物馆纷纷秀出春节成绩单:上海市84家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59.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四川各大博物馆共接待游客与市民超过165万人次;在陕西,有1196万人次观众在文博单位里过年。
▲春节期间云南省博物馆
从高冷空旷的展厅到人潮涌动的“集市”,博物馆角色在五年的时间华丽转变。2014年起,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 当年,故宫淘宝微信号发布《故宫:感觉自己萌萌哒》,开始了博物馆卖萌带货模式。2 016年,多个政策出台鼓励文创,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还先后确定或备案了154家试点单位。 同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大火。
在政策与故宫“榜样”的带动下,国内博物馆集体在市场中转型。众多博物馆纷纷走上“社交媒体+电商”“综艺+电商”的路子。
▲《国家宝藏》第二季九大博物馆
新“人设”带来经济效益
在博物馆“新人设”中,最游刃有余并兼备示范、引领角色的仍是故宫博物院。当下与故宫“上元之夜”有关的话题在微博上已经超过10亿次阅读热度。
▲紫禁城上元之夜
博物馆热与博物馆身份裂变是文化消费升级的体现 。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指出:“故宫现象,非常集中地体现了国民消费升级,不仅消费趋于多样性,而且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更多了。人们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广泛多样,对文化体验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活化的文物与“人设”为博物馆引来的不只是人流量,还有资金流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最新一届亚布力论坛上透露,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实现年收入15亿元。公开数据显示,苏州博物馆在2017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达到1400多万元,几乎每年都有40%-50%的增幅;上海全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4921.84万元,其中上海博物馆占3862万元;敦煌文创产品销售额在1700万元以上。
从各大博物馆在淘宝的数据来看,故宫IP下的“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与“故宫淘宝”共有粉丝685万以上,中国国博旗舰店粉丝数为80余万,苏州博物馆29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旗舰店8.3万,上海博物馆4.6万。
▲中国国家博物馆旗舰店首页
针对目前博物馆热的现状,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2020年发展目标: 打造5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成1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文物单位和企业超过50家,其中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
博物馆新“人设”遭质疑
博物馆“人设”裂变,急速发展的势头之中却并非“人见人爱”。参观体验不足、节目宣传变味、文创开发瓶颈正在成为新的考验。
在“进宫”、进馆过节的新习俗中,即便是网红故宫也受到了不少吐槽。备受期待的故宫灯会夜场因门票供不应求出现了网站瘫痪。而有幸“进宫”的观众也需要在寒风中排队数个小时才能进入游览,甚至一度出现活动临时取消的传闻。宫中的灯光秀的效果,也难以迎合多数人的口味,被网友调侃为“春晚分会场”“迪厅光效”。
▲紫禁城上元之夜
综艺《国家宝藏》被细心网友发现了不少宣传硬伤。 据知乎网友“螺旋真理”指出:“贾骨笛的发现,是考古学者有初步判断之后,到北京请音乐史专家做研究的,而不是节目中呈现的由音乐史专家在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小摊上发现的。”为了以正视听,贾骨笛发现者张居中甚至亲自撰文阐述真正的发现过程。
博物馆的史实性、学研教育性备受挑战,文创产品开发同样也有瓶颈。 评论人张昱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和审美低俗化倾向已显端倪。‘趋利’并非最终目的,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传承‘解码器’和文化传播‘动力泵’的功能实质不应改变。”对于博物馆的未来,完善文化体验是博物馆新“人设”的建立基点。
▲故宫文创馆
“人设”转变与基本职能
博物馆的新“人设”受到大众喜爱固然可喜,但博物馆在尝试转变“人设”时,应当承担好基本职能。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博物馆要“活”起来首先要强化保护职能 。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的保存机构,保护是利用的基础和前提,绝对不能弱化或淡化文物保护之责。尤其是遗址类、古建类博物馆,本身是文保单位,在组织重大活动或搭建临时性设施设备时,应符合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要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应急安全预案,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做好开放服务工作。
▲甘肃省文物建筑博物馆消防安全检查
要夯实研究基础。 文物是连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博物馆要加强对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诠释与解读,以物证史、让文物说话,通过文物来传递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通过创意来挖掘和展示文物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透过价值来回归初心,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要优化服务供给。 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和社会教育机构,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不单纯是文化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了解历史、实现自我增值。展览和教育活动是博物馆文化供给的主要方式,博物馆应当积极探索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策划让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的展览项目,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更多的公众获益。
要拓展传播渠道。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博物馆网上展览、网络课堂建设,扩大博物馆文化供给的辐射范围。
▲玩转故宫小程序
在这一点上,故宫博物院已经做出了新尝试。
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馆校合作项目负责人透露,2018年,故宫教育中心活动接待的批次是1490场,参与的人数超过2.8万人,其中学生群体占近90%。故宫面向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活动主题,既有针对故宫的藏品、建筑、文物开发的课程,也有围绕特别主题开发的课程,例如八旗、朝珠、如意、刻章、窗棂等多种主题教育项目。2019年新年期间,木版年画、开笔书福、金瓯永固、金猪纳福等教育课程非常受欢迎。
2018年,故宫已经将特色课程输送至全市11所学校,在校内执行课程697场,参与人数将近2.4万人,涵盖除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以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年龄段。此外,故宫博物院还积极参与开发《宫廷活计快乐学》《故宫博物院课程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绘本图书《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等故宫博物院系列教材,并已投入使用。
▲《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新书发布会
— END —
推荐阅读
SMIA协会2018年度工作总结,配齐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刷屏,数字创意助推深圳成为创新创意之都
ABOUT US
深圳市数字创意与多媒体行业协会
文化·科技·创意
打造数字创意产业生态圈
博物馆 | 科技馆|主题展厅|科技文旅|视觉交互|视频影片|主题乐园|互动影院|VR/AR/AI | 文化软件 | 中控系统|智能设备 | 系统工程 |
想了解更多项目信息、企业资源
请“点击”进入“媒求网”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