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IDC联合科达,重磅发布视频会议安全白皮书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钟诗倩    2018-10-09 09:26:14     加入收藏

 随着基于云部署的视频会议逐渐成为应用主流,开放的网络空间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新的威胁,解决“门是自家的,锁芯却是别人的”问题

  随着基于云部署的视频会议逐渐成为应用主流

  开放的网络空间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解决“门是自家的,锁芯却是别人的”问题

  我们需要真正自主可控的视频会议产品与服务

  2018年5月,科达率先发布国密视频会议系列产品 ,并将量子保密和国密结合,提供一种更高等级的视频会议安全保障能力,向政府机构和重点企事业用户提供自主可控的视频通信内容加密手段。

  2018年10月,IDC与科达共同发布视频会议安全白皮书《重构安全新视界——国密算法实现自主可控的视频会议应用》 ,剖析视频会议安全威胁,为视界,重构安全边界。

  识别图中二维码

  在线阅读白皮书全文

  透视视频会议安全威胁

  二维码内容小编已经整理出来啦,嫌麻烦的同学可以继续下拉哦~

  视频技术正在成为“数字政务”的关键技术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长达10年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始终没有走出低迷。

  在整体环境不佳的 “低增长” 时代,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数字经济”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优先战略,“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

  中国同样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的重要驱动力。自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长远目标。2018年, “数字中国”同样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图1 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政务”是实现“数字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DC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将逐步从经济活动的决策者,转变为制度、法规的制定者、监督者以及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从“管理型”政府、“全能型”政府、“招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服务化转型成功与否,将是一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将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宗旨,意味着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关系将转化为供给者与消费者,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多层级、多部门、多区域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型必然需要“数字政务” 做为主要的技术支撑手段。

 图2 全球数据流量预测—政企用户  

        IDC预测,到2021年,云化、创新、人性化的数字政务应用将不断涌现,与传统应用相比,服务效率与效果将提高50%。

  自2004年以来,中国不断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在多年的实践中,日趋成熟的数字化技术为转型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新型管理手段和良好用户体验,可以使政府管理过程透明公开,与公众交流快捷畅通,并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有效落地,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的经济职能。可以说,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视频应用正在成为“数字政务”的核心应用

  如何更好地实现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信息公开与反馈,如何更好地帮助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处理与协作,视频技术在其中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视频应用以其高效性(信息内容更丰富)、直观性(信息内容更易理解)、确定性(信息内容更准确)等特征,正在成为“数字政务”的核心应用系统。例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视频监控,信息惠民中的远程办事服务,政务公开中的在线视频直播,都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政府的信任度和透明度。视频技术未来在政府行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根据IDC对于网络流量的预测,2021年政企用户的视频流量将达到35EB每月,相比2016年的视频流量增长接近四倍。视频流量在政企用户的网络总流量中的占比将从2016年的49%,提升到 2021年的69%,视频应用在政企业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视频应用和视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对视频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随着视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必然对现有的视频应用安全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视频应用在关键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化和部署,视频应用对网络安全将提出新的挑战。

  视频业务具有数据量大、传输比特率高、实时性强等特点,因此传统的文件加密方法和简单的安全策略无法满足视频业务的应用要求,如何在安全、效率和成本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是未来视频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视频通信码流进行加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完善的加密算法能为视频内容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即使内容被拦截窃取,只要加密算法不被破解,对方同样无法获取到有效信息。

  安全是视频应用的主要挑战之一 网络威胁是数字化转型时代无法回避的关键挑战

  当前,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正在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借助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和视频为代表的第三平台技术来加速自身业务的转型,数据和信息成为其业务稳定运营的关键,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正在由传统的固定资产向未来的数据资产转移。2017年5月份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及变种的危害涉及150个国家,50万台电脑,造成损失近100亿美元,期间全球多家企业级用户的业务由于数据被加密无法运营而被迫关停。

  在政府行业应用中安全性将更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务系统的深度融合,网络攻击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轻则导致业务暂时中断,重则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

  因此,随着全球政府“数字政务”进程的不断深化,网络安全问题越发凸显。

  如今,中国早已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亿,位居世界第一。

  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露: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自主创新相对落后,网络安全亟需加强,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为了将中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尤其是在网络安全方面持续投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宣告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这体现了中国最高层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随后,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要有过硬的技术。”这次会议正式将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提出了中国对于自主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的迫切需求

  2016年,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国内第一部网络安全的专门性综合性立法。作为一部基本法,它为中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2018年,原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改为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成为中央直属议事协调机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克强、王沪宁任副主任。

  中国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向世界传递出了极大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的巨大隐患。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加强网络安全,实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发展,鼓励和推动国内技术、知识的创新。加强网络安全,有效地保护网络版权,防范利用网络安全漏洞进行的侵权行为,及时地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将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有序、有创造力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是视频应用安全的前提条件

  视频作为重要的网络应用,同样面临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事件,特别是与视频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网络摄像机被非法登录,还是视频会议系统被黑客攻击,视频安全挑战正在变的日益急迫。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2012年夏季成功侵入了联合国总部的内部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并破解了加密系统,在不到3周时间,美方破译的通讯量由12猛增到458

  2016年10月,黑客通过远程控制了美国大量的网络摄像头和相关的DVR录像机,操纵这些设备攻击美国的知名网站,几乎半个美国的网络陷入瘫痪

  2017年8月,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AI技术,合成了一款由奥巴马发布的视频 “假新闻”。这种高逼真的假视频,如果被不发分子非法传播,将产生严重后果

  2017年10月,印度政府高层通过卫星进行秘密视频会议时,遭到黑客入侵,报道称,在印方进行反击之前,黑客控制了会议大概有四五分钟的时间。

  未来两年贵公司在企业通信领域重点投资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同样,信息安全也是全球企业用户极为关注的核心技术,并在未来2年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投资重点。根据2017年IDC对于全球超过300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5%的用户将信息安全作为通信产品的首要功能,并会在未来两年内持续在安全领域进行投入,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用户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

  视频会议安全是政府用户的刚性需求

        视频会议是政府视频应用的核心业务,在“数字政 务”转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视频会议是政府视频应用的核心业务

  视频会议有助于提高信息流动效率,加速执政理念贯彻执行。政府各级部门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远程沟通和交流,免去了地点的限制,降低了时间协调的成本,保证政令和方针可以即时传递到执行部门,加快贯彻速度,加强对执行部门的管理。视频会议实时互动的形式也可以让执行部门的意见和疑问直接反馈到上级部门,减少了信息传导过程中的误差和不对称。特别是在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中,视频会议能够帮助有关部门迅速传达指令,争取宝贵的时间。

  视频会议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便民惠民,提升民众满意度。视频会议平台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直观、高效的沟通渠道。通过视频的形式,民众可以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清晰办事的流程和规定。通过视频会议平台,民众办事不再需要东奔西跑,在自己家或者社区服务站就可以实现“一站式”业务办理。这样,业务流量分散了,办事周期缩短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升了,民众在办事过程中感受到了切身的方便和高效,那么民众对于政府的满意程度也会上升,政府也能更顺利地向服务者的身份转变。

  视频会议有助于增加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视频会议增加了民众和政府及各部门的互动,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政府部门通过视频的形式向民众公开自己的政务信息,民众也可以通过直播,视频等平台即时反馈自己的建议和需求。政务信息更加透明了,民众对政府及各机关也就更信任。例如全国各法院利用视频会议平台将庭审录像和相关公开材料发布在平台网站上供民众查阅,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司法知情权、监督权需求的同时,也让审判全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变成现实。

  当前视频会议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直以来,视频会议内容的安全性很少有人关注,因为以前视频会议基本都是建设在专网之上,大家在这方面安全意识一直不够强。随着基于云部署的视频会议逐渐成为应用主流,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将视频会议系统部署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之上,云视讯的使用频率和应用规模也快速提升,这意味着视频会议应用将开放的暴露在公共网络之上,随着而来的被恶意窃取和解密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云化、互联网化给传统视频会议带来快速交付、按需付费、弹性部署、自服务、融合开放等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被攻击的可能性 。威胁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行为:

  内容窃听

  内容窃听也可以称之为网络监听,对网络数据抓取和监听。网络监听作为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监听在协助网络管理员监测网络传输数据,排除网络故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一直倍受网络管理员的青睐。然而,在另一方面网络监听也给以太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许多的网络入侵往往都伴随着以太网内网络监听行为,从而造成用户信息失窃,敏感数据被截获等等连锁性安全事件。

  会议破坏

  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流量攻击,主要是针对网络带宽的攻击,即大量攻击包导致网络带宽被阻塞,合法网络包被虚假的攻击包淹没而无法到达主机,造成视频通信的不流畅;另一种为资源耗尽攻击,主要是针对服务器主机的攻击,即通过大量攻击包导致主机的内存被耗尽或CPU被内核及应用程序占完而造成无法提供网络服务,使得视频会议MCU无法正常工作。

  身份冒充

  黑客通过网络监听等不正当途径取得用户的账户登录权限,冒充用户进入到视频会议系统当中,篡改或盗取用户数据,甚至非法插入信息 。

  目前中国的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应用在政府、部队、公检法、大型金融机构之中,如果安全隐患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视频会议设备进行监视、录制甚至把内部会议进行篡改,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论是计算机网络还是视频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与否成为整个系统安全性最重要的环节,链路加密则是主要的手段。

  数据加密对视频会议安全至关重要

  加密技术就是在网络安全的迫切需要下应运而生的,它为人们在网络上进行的数据交换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如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往来以及音视频的通信等。只要加密技术不被破解,即使会议码流数据被窃取,真实的会议信息也无法被解密出来。

  加密技术的核心就是加密算法和密钥,按密钥的加密方式来划分,目前广泛使用的加密技术主要有对称式密钥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式密钥加密技术两种加密技术。对称式密钥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算法效率高,加解密速度快,但对密钥的安全传输要求非常高,主要用于实时的视频码流加解密。非对称式密钥加密技术使用一对密钥,公钥与私钥,所以密钥安全性高,但算法复杂度更高,加密与解密速度相比于对称加密来讲要慢一些,一般用于小数据的加解密,如对称的密钥传输加密,还有一些信令的加密。

  视频会议加密算法技术不可控带来的新威胁

  目前虽然国内视频会议设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是最核心的数据加密环节,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国外的加密算法,比如AES,RSA等。2013年被披露的“棱镜门”安全事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曾要求加密技术公司RSA公司在移动终端产品中放置后门软件。RSA公司作为信息安全行业的基础性企业,客户基础遍及各行各业,包括金融、政府、电信、服务、科研机构等,超过7000家企业,逾800万用户在使用RSA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这对中国用户是一个非常大的警醒事件。

  缺乏“自主可控”的加密算法来支撑中国的网络安全应用,就好比是“门是自家的,锁芯却是别人的”,无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政府用户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支撑“自主可控”的视频会议服务。

  “自主可控”支撑的“国密算法”、“量子通信”、“端到端安全”是解决中国政府用户视频会议安全的核心要素

  “自主可控”是解决中国政府用户视频会议安全的首要条件

  自主可控”在国家的信息安全、科技进步和国际政治话语权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自主可控”一方面要求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研发。另一方面要求中国企业坚持开放创新,欢迎一切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的新技术,但是要明确对于不同技术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

  首先,“自主可控”有助于保障网络安全,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目前,虽然中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0%,但是使用的编解码技术和加密技术却大多采用国外算法,这无疑增加了信息安全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比党政军等关键部门用户和普通商业企业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截然不同,如何实现关键部门的视频会议安全,自主可控必不可少。

  其次,“自主可控”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中国的发展也需要顺应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换言之,如果始终采用国外的信息技术,那么中国的信息技术则会受制于国外技术,依赖于他国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丧失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一家企业的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在面临国际挑战时,也会不堪一击。

  以“国密算法”为核心的数据加密是内容安全的基础

  具体到视频会议领域,“自主可控”、“国密算法”、“量子通信”、“端到端安全”是解决中国政府用户视频会议安全的核心要素。

  “国密”即国家密码局认定的国产密码算法,主要有SM1,SM2,SM3,SM4,分别提供自主可控的“对称”、“非对称”加密算法,并且可以实现硬件(芯片)和软件不同层面的加密防护。目前,在我国短期内较难实现“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基础硬件(高端芯片)”完全自主可控的情况下,采用“国密算法”是最好的内容安全防护方案。

  1999年国务院颁布《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对商用密码产品的科研、生产、销售和使用实施管理。2002年国家商用密码办公室成立,专门负责全国商用密码管理工作。2017年,《密码法》进入立法阶段,未来中国的密码管理和应用将进一步规范。

  从密码应用实践来看,我国商用密码算法在设计、实现方面均有优势。SM1 分组密码算法 , 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为 128比特,算法安全保密强度及相关软硬件实现性能与国际算法AES相当,该算法不公开,仅以IP核的形式存在于芯片中。SM2为非对称加密,基于ECC,故其签名速度与密钥生成速度都快于国际算法RSA。SM3算法能够抵御差分分析且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在硬件实现面积和性能上占优。SM4算法在设计上实现了资源重用,即密钥扩展过程和加密过程类似,实现时硬件资源占用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强度。

  通过采用国密算法,从而摆脱了视频会议加密算法受制于人的局面,可以有效的应对网络监听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对于保障视频会议系统的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以“量子通信”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加密技术是通信安全的屏障

  除了通过国密算法对视频会议内容进行安全加密,如何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通信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量子加密通信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首先,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实现“一次一密”的密钥分发,即使密钥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使用,因此无法破解信息;其次,在通信双方手中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态就会随之立刻变化,并且根据量子理论,宏观的任何观察和干扰,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由于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破坏,并非原有信息。

  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中国团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实验研究同步推进,并成功进行了北京和维也纳的全球首次洲际量子通信。中国的量子保密通信初步形成了集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建设运维和安全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量子通信技术正从实验室演示步入产业应用,并快速发展。中国的量子加密通信产品,集“先进性”和“自主可控”两大优势为一体。

  基于量子保密的视频会议系统就是采用量子通信手段实现通信双方的绝对安全的密钥交换,然后双方各自以该密钥采用国密算法对信令和码流进行加密,从而达到安全通信的目的。密钥作为视频会议安全中最关键的一环,将量子通信用于密钥传递中,使得密钥传递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防范等级,确保会议内容不被破解,目前正逐渐在国家关键业务部门部署和推广使用。

  全流程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是业务安全的根本

  在技术层面上,从视频终端设备,支撑平台,到应用软件和通讯技术,视频会议各环节的安全防护都需要得到充分完整的考虑。例如,在视频会议硬件设备方面,需要防止设备被入侵和恶意攻击;在内容方面,需要采用自主可控数据加密算法,防止视频会议内容被解密窃听;在通讯方面,需要更先进的量子通信技术保护视频会议不被劫持和冒充;在应用软件方面,需要防范用户身份盗用和数据泄露。

  视频会议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隐患都可能成为入侵的突破口,所以“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是保证业务安全的根本。尤其是对政府用户而言,需要在《网络安全法》的指引下,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中心,满足业务安全的需要,让用户在享受视频会议带来的诸多好处时能免除后顾之忧。

  在管理层面上,用户需要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在信息和数据流动的路径上做好全面防护。提升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机制。从设备到使用,从技术到意识,真正做到“端到端”全面防护,不留漏洞。

  业务安全不仅仅是产品的安全,通信的安全,更是一个全面、完整的防护闭环,需要用户从各个环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图4 IDC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框架

  信息安全将在中国视频会议行业加速落地

  随着《网络安全法》的落地,中国政府对于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另外,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驱动着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提速,同样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国用户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将持续提升,中国用户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资也将逐渐增加。

  2017年,中国IT安全市场规模达到27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9%,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IT安全市场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总市场规模将达到632.3亿人民币,2017–2021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4%。

  面对用户对于安全的高度重视,IDC认为,将安全技术与具体业务有机结合,才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关键路径。针对视频会议的应用场景,科达基于对政府用户需求的理解,率先推出自主可控的国密算法与视频会议系统深度整合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将成为2018年行业内最佳的商业实践之一。未来视频会议用户将越来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产品的安全能力将成为用户采购的重要标准,这将加速信息安全技术在视频会议行业的应用与创新,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多的安全标准。未来,具备创新意识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礼中脱颖而出。

  案例:量子通信加密视频会议系统

  案例概述

  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发射“墨子号”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建成总长约两千公里的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首次演示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多光子可编程量子计算原型机;首次实现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的量子计算芯片等。而这些重量级的科研成果,都离不开中国科技大学相关研发团队持续多年的潜心攻关与自主创新。

  在本案例中的视频会议系统就是建设在上文提到的两千公里的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之上。该视频会议由科大国盾量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推出,在量子保密通信控制中心,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新疆天文台等单位部署使用,为客户提供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视频会议系统。

  解决方案

  量子通信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量子力学原理,采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密钥分发,在会议过程中,所有视音频数据均使用量子密钥进行加密,保证视频会议的通信安全。此外,在码流传输过程中,也率先引入国密算法加密,支持SM1、SM4算法对码流进行加密,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同时,为了验证硬件终端是不是合法的用户,还可以在创建会议时采用强认证的模式来验证所有加入会议的终端的国密证书,若发现硬终端的证书不合法,则拒绝其加入视频会议,从而保证视频会议的内容安全。

  该系统采用多级认证和授权机制构造全方位的安全策略保证系统安全。采用国密加密算法和量子加密通信技术,通过用户认证、会议认证、用户授权机制等多重认证机制从根本上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通过系统完善的权限管理,不同用户可分配不同的功能和控制权限,最大程度的解决复杂网络结构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价值分析

  面对当前视频会议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密码算法是应对挑战最有力的解决方案。国密算法,从功能和安全性上,可完全取代国际通用的密码算法,可以防御已有的国际密码攻击危机,更有效地保障用户的视频通信安全。

  量子加密通信具有无条件安全性和对扰动的可检测性两大主要优势,毫无疑问是一种真正安全、不可窃听破译的通信加密技术。将量子加密通信技术叠加在支持国密算法的视频会议系统上,将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做到了极致。

  该系统通过沉浸式视频会议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融合,实现了全国多地量子科学家的高效、安全、便捷的远程协同,在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几乎达到了面对面的沟通效果,并且大大降低了专家的时间成本,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收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赛普,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