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业定型年,LED产业发展新“区势”
来源:广东led 编辑:胡燕 2017-07-13 09:10:38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携手中科院,智慧路灯今年将在古镇试点
2017年,智慧路灯将在灯都古镇开拓两个示范布点。本次智慧路灯试点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古镇镇政府、广东基地灯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地灯饰)、中国灯都国际路灯城等多方强强牵手,旨在通过古镇的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智慧路灯的发展进程。
据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软件分中心的唐欢徕介绍,智慧路灯杆由于其分布广、功能搭载性强等特点,近几年来备受各地政府重视。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有300多个城市在布点智慧路灯,今年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目前,中科院正在全国各地布点智慧路灯,并且与多地的政府、路灯厂家达成了合作关系。此次中科院与广东基地灯饰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就是希望通过基地灯饰在路灯方面的研发实力以及资源背景,在中山地区大力推广智慧路灯。目前,中科院的智慧路灯项目已经在广州、佛山等地实现试点。本次来到中山古镇,主要目的是通过灯都古镇的产业集群窗口,进一步普及智慧路灯的概念。
作为中科院中山地区唯一的智慧路灯战略合作单位,基地灯饰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智能路灯杆,将于今年投入到市场。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古镇镇政府以及中国灯都国际路灯城的大力支持,项目将在灯都古镇开拓两个智慧路灯试点。
基地灯饰董事长刘克表示,基地灯饰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半导体实验中心等单位结成联盟,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如今背靠着路灯城的影响力,智慧路灯的项目推广必将事半功倍。
中国灯都国际路灯城董事温树雄也表示,基地灯饰有限公司入驻中国灯都国际路灯城,为双方的共赢开拓了一个良好的局面。而基地灯饰与中科院合作智慧路灯项目,可以预见基地灯饰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在智慧路灯领域树立标杆,领导行业,创造佳绩。
据温树雄透露,中国灯都国际路灯城门口一公里长的“试灯路”已经落成,将在今年打造成智慧路灯试点。同时中国灯都国际路灯城也与古镇镇政府做好了沟通工作,将在古镇政府附近的一条主干道,打造成古镇智慧路灯试点干道。这两个目标将在今年完成。
重庆:本月中旬城区3条路段将更换LED路灯
为响应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住建部《“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号召,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照明,重庆市永川区市政园林局设施管理所近期在渝西大道中段等路段更换LED灯。
据了解,渝西大道中段、一环路森林大道、永师路路段原灯具使用年限久,加之费电、易坏,能耗与维修率逐年提高。经设施管理所现场勘查并多方论证后决定在渝西大道中段、一环路森林大道、永师路路段试点安装LED路灯,在保证照明质量不降低前提下,将原有灯具更换为LED路灯,更换后的LED灯具将节约电量30%,减少灯泡、电器、线路损坏率30%。路灯由过去员工故障巡检变为自动报警,大大减轻巡护人员工作强度,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眼下正在更换渝西大道中段路灯,截至目前更换了87盏LED路灯。其他两条路段也即将开工,预计在本月中旬将全部更换完毕。“设施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阶段将渝西大道中段、一环路森林大道、永师路路段作为试点路段,届时将在全区逐步更换安装LED路灯。
南昌打造硅衬底LED产业集群
“从0到1”,再“从1到10”,10多年时间过去,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实现了硅衬底LED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当前正在“从10到100”的扩大产业规模阶段中迈步前进。随着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才加盟南昌硅衬底LED产业,为建设“南昌光谷”、打造千亿LED产业提供了强大助力。
硅衬底LED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LED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布局的最佳比例为1:4:20。南昌在上游芯片环节实力雄厚,但由于中、下游产业链不够齐全,导致上游投入与中、下游产出比严重倒挂。
晶能光电CEO王敏博士表示,晶能光电用1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从0到1”和“从1到10”的两个发展阶段,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目前正处在“从10到100”的发展阶段,即解决规模做大的问题。
依托于自主创新的硅衬底LED技术,南昌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硅衬底LED产业集群,拥有12家相关企业,但产业规模仍然偏小。目前,由包括晶能光电在内的多家LED产业链企业合并成立的南昌光谷集团公司,正在着力打造技术平台、资本平台、产业园和柔性制造生产线四大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
力争吸引百家企业集聚南昌
“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的本质是硅衬底LED技术路线打造产业集群的方法,可以说是南昌招商引资、孵化项目的一个平台。”王敏说。
据了解,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重点瞄准国内外高端LED细分市场,选择排名前五的“小巨人”企业进行并购投资,并吸引其到南昌落户。第二层次是在硅衬底LED有优势的方向,利用光电工业研究院,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孵化一批技术领先型的企业。第三层次是围绕LED产业链,引进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如胶水、模具等。
为吸引人才和企业来南昌落户,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供资金助企业扩产、提供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提供柔性制造生产线加快企业孵化……在如此灵活的方式下,专注高端LED封装的江西省晶品光电有限公司和专注LED模组的江西省晶诚光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目前,已有20多家位居全球市场前列的中下游LED企业及配套厂家有意落户南昌,与南昌LED企业形成配套。随着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的实施,硅衬底LED技术将会吸引上百家企业集聚在南昌,共同建设南昌光谷。
协同创新扩展LED应用端
据了解,LED产业链上下游产值比例关系大约为1:20,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必不可少。然而,在南昌,LED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相对薄弱。
“围绕技术开发,我们成立了南昌光谷光电工业研究院,通过协同创新,解决硅衬底LED应用方面的共性技术问题,为引进的企业革新产品时提供技术支持,此外通过研究院孵化一批项目,不断产生内生力量。”据介绍,目前,南昌光谷光电工业研究院确定了14个研究方向,今年将孵化出防爆灯、船舶照明等5个项目。
王敏表示,今年是全球LED产业的定型年,晶能光电将以硅衬底LED技术为基础,推进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吸引更多中下游企业落户南昌,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硅衬底LED生态圈。(来源:南昌晚报)
义乌一年引资200亿 又一个LED产业新区!
似乎在一夕间,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多了一张新名片——光源科技小镇。
小镇位于义乌东北部、省级信息光电高新园区内。它的规划定位以发展半导体光电产业为主,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研发与制造等产业为辅,兼顾休闲旅游功能,致力打造成世界LED产业的中心。
如今,小镇在华灿光电、瑞丰光电、木林森“三驾马车”的驱动下,雏形已显。苏溪镇更是因此喊出,税收5年内要增长到40亿以上,赶超横店。
一年多引来200亿投资
5月15日,走进省级信息光电高新园区华灿光电项目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大家都在为项目尽快竣工做着努力。
和工人们一样,自从华灿决定入驻高新区,执掌这家上市公司的周福云就把工作重心放到了这里,每天忙里忙外。在他亲自督促下,项目自去年5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如今已进入了投产“倒计时”。
“科研厂房已结顶内部装修中,外延车间MOCVD设备已到位8台,正在进行安装定位,预计5月20日可进入调试;蓝宝石车间基本完成装修,计划交付;芯片车间到位设备200台左右,正在进行安装定位,预计5月20日可进入调试;动力厂房设备正在调试中……”周福云一边听取着工程最新情况,一边喝了口水。“按照目前的工厂进度,到6月份,华灿光电LED外延、芯片及蓝宝石加工项目就将正式投产。届时,华灿的总产能将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巩固企业作为全球第二大LED芯片生产和供应商的地位。”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较华灿光电义乌LED项目而言,离其不远处的瑞丰光电义乌LED项目,已经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义乌速度”。
总投资20亿元的瑞丰光电义乌LED项目,主要建设LED封装测试的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共分2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00亩。项目于去年2月签订,5月18日正式开工,12月就实现首批产品下线。“今年,我们计划义乌基地实现8亿元以上的销售量,实现20%的增长,而总公司则将达到15亿元。换句话说,一半左右的生产和销售都将在义乌完成。”义乌瑞丰光电项目负责人龚亚玲说。
与此同时,同处高新区的总投资55亿元的木林森LED项目,项目占地面积达600亩。该项目自去年8月正式签约以来,目前项目正有序进行。
华灿光电、瑞丰光电和木林森三大LED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几个大项目投资总计约200亿元,实现了义乌LED全产业“无中生有”。同时,引进华灿光电的义乌LED项目,也填补了浙江省LED产业链上游的空白。
“光源科技小镇将形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我们要和以三安光电为代表的厦门比一比。”前不久,市领导这样说道,用不了几年,这里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LED产业中心,这必将极大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进程。
在“虎口夺食”中“谈恋爱”
很多人惊讶于义乌是如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一片空白到这么多上市大公司集聚,并且入驻的企业还分属产业上中下游,形成全产业链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位松这样总结道:“从虎口里夺食,狼嘴里抢肉,顺便还和他们谈了场‘恋爱’。”
就拿华灿光电这个项目来说,在高新区知道华灿光电准备上LED外延片项目时,已经有湖北某地、江苏某地政府,与华灿基本谈妥了扶持政策。为了促成华灿光电项目落户义乌,高新区工作人员几十次往返于湖北、江苏等地,与华灿光电各个董事成员接触,向他们介绍现今义乌的投资环境、人才与用工、政府效率和执行力等情况。朱位松更是跟着周福云上下班,提着自费购买的豆腐皮赴上海到大股东家拜年,邀请该公司把董事会放在义乌召开。为了这个项目,他上门跑了47次,最终董事们达成共识,项目落地义乌。
同样,瑞丰光电的20亿元LED项目,也险些花落他乡。据了解,在选择投资义乌前,瑞丰光电已与西南某市完成了洽谈,只待最后的一纸协议。然而,得知消息的义乌工业园区,立马带队前往深圳“抢亲”。“当时有5个地方争抢项目,几乎在就要签约时被我们‘叫停’了。”朱位松说。
为了让这些项目顺利落地,高新区还专门成立“店小二”办公室,出台十大服务举措,推进全程代办,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事事都有绿色通道,件件承诺都给一一兑现,真正让华灿、瑞丰等企业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在去年5月18日,瑞丰光电项目正式开工仪式上,龚伟斌满怀深情地说:“回归义乌是瑞丰光电最正确的选择。”
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