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null
null
null
卓华,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第四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隆重开幕

来源:中安网        编辑:ann    2013-05-30 07:10:49     加入收藏

  26日下午,第四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隆重开幕,拉开了代表着亚太区域智能运输、智能交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学术、科技发展与应用最高水平思想盛宴的大幕

  全体大会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伟主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罗俊仪,深圳市智能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黄敏,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台湾中华智慧型运输系统协会理事长孙以浚,法国交通部ITS 工作组负责人欧盟-ITS 法国常任代表Mr. Jean François Janin,意大利智能交通协会秘书长Ms. Olga Landolfi ,日本ITS协会常务理事Mr. Makoto OTSUKI 等国内国际知名智能交通领域专家以及英特尔智能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陈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总经理陈斌分别就智能交通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做了精彩论述。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伟主持会议

  智能交通不仅是一个新的交通管理手段,也是新的产业增长点;而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数据、合作系统会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融合中,将成为智能交通技术和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大会的共识。王笑京站在世界智能交通技术和应用发展的角度,对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做了前瞻性的思考。

  吴忠泽:智能交通是交通管理新手段,也是产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致辞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认为,智能交通不仅是新的交通管理手段,也是相关产业新的增长点。他说,中国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国修订了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国家智能交通标准体系的布局已经初步完成,掌握智能公交调度,交通指挥决策平台,群体动态诱导系统,智能交通管控等一批关键技术,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建成了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服务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掌握了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关键技术,制订了标准规范,完成了核心产品的开发和信息系统的集成。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正在向人车路一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智能交通未来的任务是要把握好我国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在技术创新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加快成果的转化,技术转移,加大应用力度。未来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在发展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化,首先要关注综合交通和公共交通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要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站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要考虑城乡公路服务的智能化,积极推进建设新一代交通服务系统。建设智能化公交运营管理和运营系统,提升公众交通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智能交通不仅要更多的为车辆和驾驶员服务,还要更多的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服务。

  要重视智能交通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发和环境改善相关的智能交通项目。改善环境,原本就是智能交通的三大目标之一。衡量智能交通相关性能的时候,应该衡量节能减排的相关指标。智能交通要和实现出行的便利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要关注智能化车辆技术的研发。智能化车辆是实现安全节能的直接推动。车辆智能化发展,在主动安全方面具有积极的成效。智能化技术与新型能源汽车的结合,将队未来交通工具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ITS要在改善中国的交通安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智能交通在安全辅助驾驶,安全信息服务,恶劣条件下通行保障,提高救援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的热点之一,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要为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支持,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开展由企业,高校,运营单位参与的联合项目的研发运营。建立和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的规范和标准体系。特别要注意进入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领域的标准和相关重点应用领域的部署。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与发展智能交通产业给与重视,尤其是规划。要推动政府关于交通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并且要形成公众服务和市场化增值服务的两种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要积极营造智能交通产业化市场,建立市场应用和资本三者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到智能交通有关领域的建设和运营。

  中国的交通运输正在转变发展领域,由主要依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逐步的转变到更多的依靠更加主动生产要素的创造力,更加关注环保节能和土地的节能利用。在这个转变中,科技创新是关键。通过智能交通等现代交通技术的应用,全力提升交通运输业的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加快交通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过程,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苗前军:卫星导航与智能交通结合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卫星导航与智能交通结合,是卫星导航和智能交通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1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正式大规模应用。苗前军认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未来将面临几大态势:

  大北斗时代。当北斗应用成为现实的时候,中国卫星导航进入北斗导航时代。不仅仅是因为北斗导航系统有了第一代、第二代的产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融入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大家庭。北斗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设计上 的优势。导航系统和通讯系统,卫星系统相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导航系统了。

  大应用时代。北斗大应用,卫星导航大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北斗大应用卫星导航应用已经风起云涌。如何在各个行业北斗大应用的前景。

  对于“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GPS”,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北斗这样的疑问,我们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北斗卫星系统结构优势使得北斗导航信号在城市高楼林立地区的可用度比GPS优越的多。第二,北斗卫星的系统结构使得北斗的信号能够与地球同步,初始定位时间要比GPS短得多。一般情况下在25秒左右,北斗就能完成首次定位,而GPS经常需要1分钟2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第三,我国从战略高度上要增进北斗的定精增强系统,当前已经完成了从分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的北斗定精增强系统建设。在武汉之外,也在北京天津等地完成了区域级精准化定位网络建设。通信与互联网已经高度融合,由于智能终端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正在呈现几何级数的发展势头。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国产化,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必将同样作为基础信息服务,与通信网络一起广泛、深入地融合到各行各业中。北斗导航系统社会化,民用化,大众化的应用会为我们的智能交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和帮助。

  大产业的趋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在应用北斗系统的时候,都会到来不同的产业需求,北斗是战略新兴产业里的旗舰。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与智能交通融合,必然能带来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极大推动。

  黄敏:将交通运行于管理构架在科技和制度之上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黄敏题为《将交通运行于管理构架在科技和制度之上》的主题演讲,从科学技术应用和制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对城市交通运营管理的重大命题。

  当前,深圳市的智能交通运行与管理存在四大热点难点:即综合交通运行体系庞大、协同运行迫在眉睫;交通管理层次与幅度巨大、治理结构亟需优化;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愈加严重、治理拥堵刻不容缓;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愈加迫切、解决民生服务引导智慧出行。面对四大热点难点问题,如何面对?如何解决?

  深圳市提出将交通运行与管理构建在科技和制度上。通过管理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再造,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行与管理一体化、现代化,向智能要效率、向智能要管理、向智能要水平;通过顶层设计建体系、立模式、编规划、树标准 ,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行与管理一体化、现代化 ,向智能要效率、向智能要管理、向智能要水平;汇聚综合交通运行系统及数据,打造综合交通数据资源中心,促进协同运行,构筑行业运行监管体系,实现行业全覆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应对民生服务要求,实现便捷、及时、全面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打造综合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实现数据综合应用,促进协同运行;构筑行业运行监管体系,实现行业全覆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以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主要载体,通过打造“智能公交、智能设施、智能物流、智能政务”四大平台,形成一个中心四大平台的体系框架,构建国际水准的综合交通智能体系。

  与此同时,在智能交通建设中,深圳市政府还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模式,共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鼓励交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 ,推进交通行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把更多社会资源凝聚在智能交通领域建设中 。

  李清泉:民生科技行人导航是移动互联网应用重要发展方向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作了题为《室内外一体化行人导航与智能位置服务》演讲。他认为行人导航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科技,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与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切合的。行人导航是把室外的导航延伸到室内,对室内路径的导航和精确定位,室内外导航的一体化在日益增多的大综合体建设中,室内导航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将室内外的导航结合起来,对智慧城市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做演讲

  行人导航是基于智能手机平台,为出行活动提供电子地图、空间定位、路径规划与引导等服务的应用系统。当前行人导航服务面临新挑战主要来自解决室内外空间定位,室内外切换的精度不够、可靠性不够;室内外一体化导航路径上,存在室外道路、室内通路(走廊、空间、电梯)、混合道路等不同的路径连续表达,路径完整的连接起;室内外行人路径快速规划、动态切换与一体化表达准确性等问题的挑战。

  在行人路径智能引导上,行人路径引导的准确性、清晰性与易用性还不够,定位误差、路径引导信息准确性与复杂性都会影响行人空间信息理解过程,进而影响导航系统易用性与可推广性。

  针对行人导航理论在室内外无缝定位、一体化路径规划与智能路径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圳大学进行了基于地理信息理论、智能交通理论与空间认知理论研究室内外一体化行人导航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多传感器定位信息融合算法,一体化行人路径规划算法,增强现实行人路径引导方法 等。李清泉认为:行人导航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科技。 室内外一体化行人导航方法有助于将导航服务范围从室外拓展到室内,并实现室内外导航过程无缝切换。 室内外一体化行人导航路径规划算法能够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路径规划服务。增强现实行人路径引导方法能够降低行人空间信息理解负担,拓展导航服务群体。

  王笑京:跟踪开发C-ITS,形成自主产业和中国服务体系

  王笑京在他的《合作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中,对欧美各国及日本,韩国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介绍,车路合作系统,车车合作系统,EcoMove和EcoDrive(生态交通和生态驾驶),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交通信息服务是当今世界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他说,发达国家在环保与节能;合作系统(Cooperative System);新一代通信技术在ITS中应用;Connected Vehicle;V2V, V2I;3G, 4G, WiFi;LTE等领域的研究给了我国很多启示,这些国家在交通安全、公交、物流、信息服务等应用领域进行的车车合作、运输基础设施与车辆的合作;C2X;依托于智能终端的广义合作-新型信息服务;通信、交互、互操作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值得我们关注。

  在C-ITS标准上,发达国家早已经做了战略布局。对于国内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的发展,他也给出了对策和建议,他认为应全面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发达国家在C-ITS和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状况;分析和研究C-ITS的本质和技术内容;抓住地域、管理、文化的特点,跟踪和开发C-ITS,但要注意推动形成自主产业和中国的服务体系;可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交通运输部可起到组织和带动作用;汽车和通信产业需要更多的参与在标准化领域加快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安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赛普,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