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首页
数字音视工程网

微信公众号

数字音视工程网

手机DAV

招商,
null
null
卓华,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舞台精品层出 彰显广西地方文化

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编辑:windy    2012-03-29 09:53:08     加入收藏

舞台艺术精品只有在演出中,才能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在演出市场中与观众互动,才能提高生存能力,强壮艺术生命。

  以大创作推动大文化,以大演出促进大繁荣,以大投入迎来大发展。“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区艺术精品创作亮点纷呈,优秀作品数量和质量均达到新高峰,形象地显示出广西文化的气派。壮剧《天上恋曲》被评为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桂剧《七步吟》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这是我区继《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三连冠”之后的又一殊荣。

  艺术创作丰收年

  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上,广西文化人以“引导扶持大力度”、“精品创作大丰收”形容广西“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文化发展成就。2011年,被定位为“艺术创作年”,也是“艺术创作丰收年”。

  广西歌舞剧院创排的群舞《成人礼·上刀山》、双人舞《连就连》、独舞《我俩》喜获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三等奖;群舞《猎山谣》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群舞组表演铜奖,群舞《绣缘》、双人舞《阿哥阿妹》荣获“十佳作品”荣誉称号,群舞《妮娅》荣获编导铜奖;南宁市创排的粤剧《海棠亭》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广西话剧团、广西群众艺术馆创排的小品《夫妻应聘》获第八届中央电视台电视小品大赛决赛三等奖;彩调剧《哎呀,我的小冤家》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类二等奖;梧州市创排的《西江,浪花为你尽情歌唱》、《中恒之歌》在第十二届中国民歌演唱大奖赛中分获金奖、铜奖。

  近年来持续不断涌现的舞台艺术精品,使广西在全国文化版图上绽放出夺目光彩——《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新纪元,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桂剧《大儒还乡》创造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三连冠”新篇章,壮剧《天上恋曲》、音乐剧《桂花雨》、舞剧《碧海丝路》、壮族歌剧《壮锦》延续着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的勃勃生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文艺作品,相继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文华大奖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京剧《御赐玉棋》、桂剧《欧阳予倩》等剧目也在全国各类专业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成功根植于沃土

  伟大的时代需要精品力作记载,崇高的精神需要精品力作弘扬。“十二五”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重大战略决策,我区文艺大发展迎来振翅腾飞的新契机。

  在加强对广西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多出精品力作精神指导下,自治区宣传文化基金每年拨出一定数量款项资助重点规划项目,在精神产品创作生产领域探索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金投入与保障机制。

  我区文化部门制定印发了《广西艺术创作三年规划(2011-2013)》。实行舞蹈创作项目签约制度。增加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学、艺术、美术精品创作,有效改善了文艺院团的创作条件和环境光彩,永远属于一流;时间,只会记住精品。在创作过程中,我区文艺工作者把精品意识落实到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天上恋曲》从2007年策划到2009年参加广西戏剧展演,再到2011年改版重排,历时5年。从剧本到唱腔、舞台设计,经过了无数次修改。改版重排后的《天上恋曲》,汇聚了国内一流主创班子,集合了区内优秀演员阵容。主创人员抓住现实题材中表现难度最大的残疾人题材,音乐形象、舞蹈造型均巧妙利用原生态民族元素,表达人类对健全人生、情感沟通、和谐社会的渴望,使主题进一步升华。最终从佳作如林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9-2010年度重点资助剧目”评选中脱颖而出,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赞扬。

  舞剧《碧海丝路》以北海渔民与大海和谐共生的生活情境为依托,结合北部湾沿海的动人传说,展现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航程;桂剧《欧阳予倩》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携手开展“戏剧救国”运动的艰辛历程;音乐剧《桂花雨》以如诉如泣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跨越60年的爱情传奇;壮族歌剧《壮锦》用歌唱形式记述壮族文化,追寻壮民族“幸福密码”,集中展示尼的呀、嘹歌、八音等壮族经典音乐元素。

  坚持以民族化特色和精品化创新思路打造艺术作品,是广西舞台艺术近年来硕果连连的重要因素。正如剧作家常剑钧所感慨——成功的作品无一不是根植于广西这块沃土,无一不是吸收了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养分,无一不是表现了广西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灵呐喊与情感渴求。

  以演出拓展市场

  “以艺术精品生产为支撑,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生产促进演出,以演出拓宽市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市场中求得发展”。我区在打造艺术精品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市场之路。

  舞台艺术精品只有在演出中,才能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在演出市场中与观众互动,才能提高生存能力,强壮艺术生命。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文艺院团自觉演出、主动演出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演员愿演、自觉常演、奖励多演的演出常态。一台台舞台艺术精品,在演出中走出广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版歌舞剧《刘三姐》,演出足迹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并成功在美国、新加坡等国亮相,演出近2000场次。《八桂大歌》在国内演出达500多场,演出收益超过1800万元。《碧海丝路》走出国门,前往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演出,趟出了一条新的“碧海丝路”。

  与此同时,在“文化惠民”方针指引下,我区文艺院团以各种形式送戏下乡,送戏到基层、社区、学校,让越来越多的民众欣赏到精品剧目,感受到民族文化强区的魅力。

  只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精品”才有可能最终成为“经典”。在打造舞台艺术经典过程中,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过程中,我区文化人正满怀激情续写新的精彩,新的传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收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或有侵权行为联系本站删除。
扫一扫关注数字音视工程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

评论comment

 
验证码:
您还能输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