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夜视监控为何不用红外摄像机
来源:中国数字音视网 作者:tony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10-11-04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红外摄像机诞生于2000年前后,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装容易等特点。短短数年内已在监控领域得到迅猛普及。但有不少安防界的朋友或用户发现,很多红外摄像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镜头模糊,图像泛白,色彩异常;
2.图像白天清晰,晚上不清晰或者晚上清晰,白天不清晰;
3.监控图像出现各种条纹或雪花点噪声干扰;
4.红外灯板亮后出现手电筒现象或使用时间长了,红外光照射距离明显不足等问题。
也就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外夜视监控常用外挂红外灯而不用红外摄像机。造成红外摄像机的出现以上缺点的问题出在哪?这要从它的制造流程说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发热。大家都知道,红外摄像机是由红外LED灯板组成光源,图像传感器芯板,成像镜头加上外壳构成。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的零部件进行制造。本来碍于红外摄像机的外壳空间有限,红外LED灯板就不可能做大一些;厂家为了增加红外光照射距离就用不能和摄像机视场角度匹配的小角度红外发LED做为夜视光源,因而出现手电筒效应;或者违背红外LED的特性,加大工作电流,增大功率,但外壳空间有限,散热不良,温升大,整机容易发热且受热不均;热胀冷缩使得湿气随之进入红外摄像机内部,而日夜交替工作的红外灯板也会使其内部的水珠越来越多并附着在镜头或面板玻璃上,直接导致图像泛白,色彩异常现象;用于红外摄像机的成像镜头为了增强夜视效果,往往是由多层镜片多层光学镀层制造的,而热胀冷缩也会使镜头的性能发生很大改变,出现无法聚焦,白天图像清晰,晚上不清晰或者晚上清晰,白天不清晰现象;发热和潮湿更会使很多电子元器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失效,因而导致图像传感器芯板工作不正常,监控图像出现各种条纹或雪花点种干扰现象;违背红外LED的特性,加大工作电流,增大功率,发热量就会增大,超出红外LED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红外LED光衰加剧甚至烧毁,使用时间长了,红外光照射距离明显不足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鉴于红外摄像机有以上缺点,国外厂商几乎没有生产红外摄像机。而国外安防界的朋友在夜视监控常用外挂红外灯做照明场景,再用日夜型彩转黑摄像机拍摄监控图像的方案。因为把红外光源和摄像机分开来,除了安装有些不方便外,却能够完全解决红外摄像机出现的上述问题。这又怎么解释呢?这也要从红外灯的制造工艺说起,红外灯不包含图像传感器芯板和成像镜头,结构不象红外摄像机复杂,因而密封防水性能可以做的比较好,和摄像机分开来,即便有少许湿气渗进内问也不会影响摄像机本身的性能。红外灯的外壳选用比较灵活,需要远距离红外光照射的情况下,可以用大的外壳制造,光源面板相对也会比较大,容易通过热传递,热对流,热辐射解决散热问题,可以装上更多与摄像机匹配的红外LED,且不必使红外LED超出各项工作指标,即便有少许热量也不会影响到摄像机,有效的使红外灯提供稳定,长寿命,高亮度监控照明效果。
当然,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是大范围,需要长距离的红外光照明的场合,用外挂红外灯做照明场景,再用日夜型彩转黑摄像机拍摄监控图像的方案是值得推荐的。
评论comment